設計理念

芝蔴村幼兒園位於吉安鄉,學校周邊有不少歷史悠久、建築富特色的廟宇,如聖安宮、慈惠堂、五穀宮、福境宮等等,廟宇蘊含豐富精采的文史故事,是在地的文化中心、信仰中心,藉由吉安鄉有許多歷史盛遠的廟宇,都是吉安鄉人民的信仰,是穩定人心的重要力量,也是歷史與文化的傳承;而幼兒園的小朋友也佔多數居住吉安鄉,趁此來讓幼兒們認識自己的家鄉文化,深耕社區文化與傳統歷史;另外吉安許多廟宇歷史悠久,並具有其獨特文化脈絡,幼兒透過走訪廟宇及土地公文化,了解各吉安鄉獨特的文化風格,呈現豐富多元的樣貌;藉由課程安排讓幼兒探究廟宇的美學、文化背景、對人民生活的影響;探討這些真實人物如何成為眾人信仰的神明,走讀廟宇,看裝飾聽故事,擴大孩子們的視野,原生家庭家鄉在吉安,必定更能貼切又深刻地認識吉安在地的廟宇及福德正神廟等文化

教學目標

1. 討論活動中能清楚說出自己的意思
2. 認識居住鄉鎮的古蹟文化並欣賞地方民俗之美。
3. 欣賞吉安在地宗教建築、古蹟、景觀特色與文化背景
4. 認識不同的文化,並分享自己對多元文化的體驗。

認識吉安寺廟

班級/幼兒年齡:大班 (5-6歲)

活 動 時 間:45分鐘

設 計 者:吳佩芸、蘇惠美、黃詩雅、林紫緹

活動緣起

班上的幼生每當過年過節回來就會跟大家分享家人帶他們去哪個廟宇拜拜,總是說得非常得興奮,但是當老師問幼生:是哪間寺廟呢?大家都回答不出來。因此設計了我們家鄉的寺廟(吉安鄉),讓幼生們真正了解家鄉周遭的廟宇名稱及各廟宇的文化特色。

課程目標

1. 蒐集吉安鄉廟宇的訊息
2.能認識環境中的廟宇及說出名稱

學習指標

1.認-中-2-2-2與他人討論自然現象特徵間的關係
2.語-大-2-1-1運用肢體動作表達經驗或故事

教學資源

吉安鄉廟宇圖片及影片

活動內容與過程

◎引起動機:
1.幼生說說看認識那些廟宇名稱。
2. 知道這些是在吉安鄉的哪個地方嗎?
◎發展活動:
★團體討論
1.詢問幼兒知不知道我們住的地方是哪裡?(花蓮縣),再問芝蔴村幼兒園是位於什麼地方?(吉安鄉)
榆芯:我住吉安鄉         

玫靜: 我住吉安鄉

云云: 我住吉安鄉

偉巃: 我住吉安鄉     

懿涵: 我住吉安鄉

凱祈:我住花蓮市
柏正:我住新城鄉

琳蓁:我也住新城鄉

岱璘: 我住吉安鄉

3.認識吉安鄉的地圖,有哪些村落及廟宇,接著老師逐一的引導芝蔴村幼兒園是在吉安鄉!
4.經由圖檔各個村落結合了解每一個村有哪些特別的廟宇。

5. 老師以吉安鄉18個行政區地名為主題設計桌上遊戲,向幼兒說明遊戲規則。
(一)遊戲: 吉安廟宇翻翻卡
→老師製作 18張遊戲牌卡(「廟宇名稱」字卡及18張吉安鄕的村落字卡)
(二)、遊戲玩法
1. 將 18 張 「村名」字卡,以背面疊在一起,將 18 張「廟宇名稱」(如下圖
2. 一組 4 人,2 人一隊,分成兩隊,猜拳決定先後(如一 組 5 人,則最後 1 人擔任裁判,檢視雙方的答案是否正確)。
3. 贏的隊伍先翻開 1 張「村名」卡,並再任意翻 1張「廟宇名稱」字卡,若剛好翻到兩張是對應正確的,則可拿走這兩張牌。
4.贏的可以接著再翻「村名」,再玩一次。
5.若沒有翻到正確答案,則必蓋回所翻的「廟宇名稱」顏色牌,換對家另翻「廟宇名稱」卡,一直到找到正確的「廟宇名稱」字卡, 該隊即可拿走這兩張「地名」及「廟宇名稱」字卡。(算得 1 分)
6.「村名」翻完,遊戲即結束,點算分數高者獲勝。
7.同一隊二人必須輪流抽牌,以避免同一隊中均為同一人翻牌。

◎綜合活動
→請幼兒分享玩桌遊的感覺
岱璘:我家住慶豐村,旁邊就有一間廟叫做親天宮。
玫靜:我住北昌村,有一間福境宮
T:離學校也很近,下次我們會計劃去參訪福境宮。
彌妘:我住勝安村,那裏有聖安宮和
慈惠堂。
T:對呀!上學期我們也有去參觀過這兩間廟宇
妘妘:那裏好好玩,假日媽媽也會帶我們去玩
勁松:我都認識國字,玩捉由我可以教同學認國字也可以知道廟宇的國字還有在哪一個村。
岱璘:勁松好厲害,謝謝你教我認國字。

伯公你好

班級/幼兒年齡:大班 (5-6歲)

活 動 時 間:45分鐘

設 計 者:吳佩芸、蘇惠美、黃詩雅、林紫緹

活動緣起

每個地區都有慈祥的土地公,也許小朋友在路邊都可以發現祂的足跡,只是不知道祂究竟是誰,其實土地公隨時都在看雇我們,所以也藉此機會帶領幼生來認識這位慈祥的福德正神(親切的稱呼~伯公)!
土地公相當於村長,是社神,負責考察聚落內人民的言行、善惡。臺灣的土地公神像,大都是頭戴員外巾,身穿員外帔,長著長長的鬍鬚,圓圓紅潤的臉,右手拿著金元寶,左手內掩( 護著元寶,免得錢財外流 ),坐在椅上,露出慈祥的微笑,看起來非常和藹可親;也有右手拿玉如意,左手拿金元寶的,讓孩子們來認識這位慈祥的村長!

課程目標

1.認識土地公神尊的長相
2.會敘述土地公的特性
3.學習土地公的精神

學習指標

1. 社-2-3調整自己的行動,遵守生活規範與活動規則
2.美-大-1-2-1探索生活環境中事物的色彩、形體、質地的美,覺察其中的差異

教學資源

福境宮參觀 圖畫紙 土地公繪本 土地公的影片

活動內容與過程

◎引起動機:
敘述土地公土地婆的故事,幼生來分享其故事內容
★團體討論
1.回想印象中的土地公是甚麼樣的神尊?
采昀:保佑大家平安的神
柏正:我家旁邊也有一間土地公廟,阿嬤說要乖乖的做個
守規矩的好孩子,土地公很好心會保佑我們平安。
2.老師利用影片引導幼生了解土地公的歷史文化
3.土地公有甚麼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或警惕的

伯公伯婆的兒歌,小朋友們非常喜歡唱及自編舞蹈,唱唱跳跳的。

◎發展活動:
1.參觀福境宮,請福境宮主委帶領小朋友參觀廟宇,並且解說其福境宮的特色文化。

★福境宮跳伯公伯婆的客家舞蹈給土地公欣賞,廟宇的廟公為我們解說福境宮的特色文化。

廟公介紹福境宮裡的神尊代表的意義及 (聖筊)代表的是在與神明說話對話問事的時候神明表示同意、可以或好的意思。

★有獎徵答,小朋友有甚麼不了解的可以提出來問廟公或是廟公來問問題,小朋友回答。最後我們一起用手膜拜,老師拿香敬拜,請各個神尊保佑芝蔴村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健健康康的,做個有智慧善良有愛的孩子。回學校,感謝福境宮的廟公熱心協助解說。

2.回到園內與大家分享去福境宮的感想。

★分享去福境宮的感想及提出疑問

★和土地公說說話,要自己說的到作的到,土地公一定會幫助大家的。
★認識了福德正神以及了解神尊要幫助大家的是甚麼之後,小朋友們深刻了解福德正神代表的意義,也會學習其精神,改變自己往昔不良的習性,讓自己學習說到做到,對自己負責的精神。
★遊戲-心臟病
設計土地公、土地婆的圖卡6張,數字卡20張,混合在一起玩心臟病遊戲。
★兩人一組手壓在圖卡上猜猜是土地公卡還是土地婆卡,猜對的就可以把卡收起來,不對的就
繼續猜。若猜到是數字的要把數字唸出來看是否正確。


◎綜合活動
→老師敘述(土地公 土地婆)的繪本故事。
★老師依照繪本土地公與土地婆的對話聲調說故事給幼生聽,
之後由小朋友一一的來觀賞繪本故事,嘗試念故事書,說故事給大家聽。

★幼生自發性地來說(土地公 土地婆)的故事給大家聽,說得非常生動,大家也被吸引的專注聆聽。

★參訪過土地公廟也念了土地公土地婆的故事,豐富了許多舊經驗,請小朋友拿圖畫出土地公神尊的樣子。

小朋友將心目中得土地公畫得徐徐如生,也能說出希望土地公土地婆保佑大家平安健康。

★在學習區活動中,幼生利用輕黏土製作了心目中的土地公土地婆;鬆散區利用瓶蓋創作去敬拜,吸管拚黏出一個很特別的香爐。另外也製作一個99片的土地公土地婆的拼圖,他們分工合作完成了拼99片拼圖的任務。

★別看幼生年紀小,只要願意學習,沒有達不成的任務,只要一起動腦筋思考,分工合作一定可以有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穀宮

班級/幼兒年齡:大班 (5-6歲)

活 動 時 間:45分鐘

設 計 者:吳佩芸、蘇惠美、黃詩雅、林紫緹

活動緣起

1.五穀宮,廟內主祀五穀大帝(神農大帝),以及至聖先師孔子和關聖帝君文武二聖;這些都值得我們去了解古時候的人是如何愛惜食物,將農業傳承出來,因此也讓幼生們來了解五穀宮豐富的歷史故事及文化。

課程目標

1.能專心聆聽介紹人員說的故事
2. 能將自己的感受繪畫下來
3. 欣賞廟宇建築的特色並且能分享給大家聆聽

學習指標

1.社-中-1-5-1 參與和探訪社區中的人事物
2.語-中-2-3-1 敘說時表達對某項經驗的觀點或感受
3.認-中-1-3-1 觀察生活物件的特徵

教學資源

參觀五穀宮廟宇、圖畫紙、畫版、影片

活動內容與過程

◎引起動機:
展示相片或影片欣賞五穀宮寺廟,說說看寺廟的神尊名稱,有甚麼神呢?認識嗎?
◎發展活動:
請宮廟的負責人為我們解說導覽五穀宮的文化故事。
★我們計劃到五穀宮參觀五穀宮的文化歷史,1.請五穀宮的主委來介紹有關於宮內
的歷史文化,他們有很豐富的歷史故事讓小朋友來聆聽。

2.觀賞五穀宮之後讓小朋友在此寫生畫出五穀宮的特色。
★讓小朋友在五穀宮的前面寫生,將宮廟美麗的景色、建築特色畫下來。

◎歷史沿革:
早期吉安村及附近村莊主要是以種田維生,五穀宮正可以填補村民和水田稻作有關的信仰需求,故由黃水旺等人籌資興建,於民國52年(西元1963年)興建落成,其中五穀大帝神像是從苗栗五鶴山的一座百年老廟分靈過來。五穀宮,廟內主祀五穀大帝(神農大帝),以及至聖先師孔子和關聖帝君文武二聖。
讓小朋友來認識廟宇的歷史及新建廟宇目的與精神,更能欣賞奇美物件建築的美

◎綜合活動
★回園之後讓小朋友來分享自己的繪畫的五穀宮裡面有哪些特色內容,介紹及分享
自己的創作給大家認識。
★r將作品展示出來

云云說:這是我到慈惠堂看見的觀世音菩薩,我把神尊畫下來。

★在五穀宮殿內我們畫出廟的建築或覺得特別的建物,等回到幼兒園再進行塗顏色,件建築的特色構圖之後更是顯得豐盛多采多姿。

我的宮廟

班級/幼兒年齡:大班 (5-6歲)

活 動 時 間:45分鐘

設 計 者:吳佩芸、蘇惠美、黃詩雅、林紫緹

活動緣起

延續上幾週的經驗,我們計畫讓小朋友發揮想像力來設計屬於自己的廟宇。

課程目標

1. 學習思考冷靜的態度
2. 發揮創作能力
3.能與同儕之間分工合作

學習指標

1.美-大-3-2-1欣賞視覺藝術創作,依個人偏好說明作品的內容與特色
2.社-中-2-2-1 表達自己並願意聆聽他人想法

教學資源

圖畫紙、 蠟筆、原木積木

學習指標

活動內容與過程

◎引起動機:
★回顧幾週前我們所參觀的廟宇及土地公廟,想一享有甚麼感想及覺得特別的地方,之後老師再加以補充我們所認識的廟宇的文化特色


◎發展活動:
1.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經歷
2.老師建議大家一起也來做個小小建築師,建設獨一座一無二的廟宇
3.討論誰來畫設計圖、思考建築怎樣造型的廟宇
4.開始分組活動
★參觀所有有特色的廟宇及土地公廟,今天我們要來自己在班上利用積木設計屬於自己的廟宇及土地公廟來,看看小孩子他們能夠如何來創作

◎小朋友利用原木積木、組合建構區的LAQ積木創作了一個彩色香爐、六型六色創作一座宮廟、還有最經典的利用輕黏土至嘬了香爐和龍柱上的龍。

★大家一起討論,以芝蔴村幼兒園為起點前後的路線會有哪先廟宇,小朋友將它建構出來,非常有創意。★老師讓幼兒經過觀察、欣賞、分析、比較、找出每一間廟宇的不同風格及特色

◎綜合活動
1.各村著名寺廟闖關遊戲
*以手畫腳,比出寺廟的神尊名字。
*將宮廟設計三個拼圖,闖關的幼兒看誰先完成拼圖。
*連連看~哪個宮廟是屬於哪一位神尊,正確連線。

1.這幾週整個活動流程讓幼兒學習到了具備問題理解、思辨分析、推理批判的系統思考與後設思考素養,並能行動與反思,以有效處理及解決生活問題。
2.欣賞廟宇建築之美,也體會到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具備藝術感知、創作與鑑賞能力,體會藝術文化之美,透過生活美學的省思,豐富美感體驗,培養對美善的人事物,進行賞析、建構與分享的態度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