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幼兒年齡:混齡
活 動 時 間:四周
設 計 者:李育儒、陳郁寒
我們從學校操場出發,探索操場上好玩的活動。現在開始要踏出校門,走進學校周圍與幼生生活息息相關的社區,透過觀察與實際踏查,認識社區中值得探索的自然與文化的產物。
社-1-5 探索自己與生活環境中人事物的關係認-1-2 蒐集自然產物的訊息語-2-3 敘說生活經驗
社-中-1-5-1 參與和探訪社區中的人事物認小中大1-2-2 觀察自然現象的變化語-中大-2-5-2 運用自創圖像符號標示空間、物件或記錄行動
白紙、色筆(不拘)、護貝機、護貝膜,書面紙(各種顏色)、社區中人力與自然資源
一、引起動機:1. 展示之前社區趴趴走,踏查學校附近的照片2. 引導幼兒說說之前踏查社區時,我們發現學校附近的農田有哪些農作物呢?3. 今天我們要去尋找『每天都要吃的米』是甚麼農作物呢?
教學提示:社區照片、社區農作物照片
二、發展活動(團討時間):(一)稻米在哪裡~出發囉1.沿明義四街踏查,引導幼生發現農田小路中有哪些農作物呢
教學提示:夾板.色筆.
?),請幼生觀察與紀錄,老師透過相機協助幼生做照片或影片紀錄。2.找找我們今天要尋找的 『每天都要吃的米』在哪裡呢?你覺得它是誰?它長在哪兒呢?(二) 稻米怎麼長大的?1.展示目前春耕的稻米秧苗照片。2.介紹稻子的構造。3.我們吃的飯在稻米的甚麼地方呢?透過影片或繪本來認識稻子生長的過程
教學提示:稻米秧苗照片
(三)飯糰DIY1.飯要怎麼煮出來?2.一起來練習洗米、加多少水? 好吃的飯怎麼變成飯糰呢?3.透過三角飯糰模型讓幼兒製作自己愛吃口味的飯糰,肉鬆飯糰、鮪魚飯糰等。4.說出飯糰製作過程、心情,有甚麼發現?並將其記錄在飯糰5.展示學習單並練習與家人分享。
教學提示:吉安米、電鍋、三角飯糰模型組
(四)好喝的米漿1. 播放米漿的製作影片或照片。2. 介紹米漿食材: 白米150g、花生仁50g、水2000c.c、二砂糖120g。3. 介紹烹飪器具: 鍋子、果汁機、大湯匙。4. 示範與說明米漿的製作步驟。(1) 白米先洗淨,再泡水3小時後瀝乾備用。(2) 花生放入鍋中乾炒並上色後,取出備用。(3) 將泡水過的白米放入果汁機,倒入水,加入花生一起攪拌打成米漿。(4) 鍋中再倒入水煮滾,再倒入先前打好的米漿,攪拌煮滾至熟。(5) 最後加入二砂糖煮勻即可。(6) 開始享用自己製作的米漿。5. 說一說:分享喝米漿的滋味? (有什麼味道? 濃濃稠稠的?香香的?喜愛程度如何? )6. 畫出自己今日製作的米漿步驟圖像,並分享製作步驟。
教學提示:播放米漿的製作影片或照片,準備實物-食材及烹飪器具,準備食材與文字圖卡,準備烹飪器具與文字圖卡,帶領幼兒一起洗淨白米,一起用製作米漿
三、綜合活動1. 一起繪製稻米相關料理的經驗圖表。2. 在扮演區玩買賣飯糰及米漿的遊戲,並加入硬幣,練習用1元、5元、10元硬幣進行買賣遊戲。
播放米漿的製作影片或照片準備實物-食材及烹飪器具準備食材與文字圖卡準備烹飪器具與文字圖卡帶領幼兒一起洗淨白米一起用製作米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