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理念

1、地名來由:

清代此地為阿美族崇爻九社之一『竹腳宣社』的所在地,日據時期稱為『七腳川社』,後有日本移民於此,稱為吉野村,台灣光復後設「鄉」,因吉野二字含有日本語意色彩,且為求各族和平共存「吉」祥「安」定,故稱「吉安鄉」。
2、地理位置:
吉安鄉位於花蓮縣東北部,東經121.38度、北緯23.55度,東濱太平洋、北與花蓮是為鄰、西與秀林鄉接壤、南邊則是壽豐鄉,總面積約為65.2582平方公里,全鄉人口僅次於花蓮市為全縣第二多鄉鎮;吉安鄉位在中央山脈東側、倚靠屬於七腳川山系的慈雲山,海拔約為2300公尺,東濱臨太平洋,其餘地區皆為沖積平原,不僅農業發達工商貿易也十分熱絡,交通方便與花蓮市互通有無,成為發展力不容小覷的鄉鎮。
3、環境特色:
吉安鄉是我們花蓮縣最具發展力的鄉鎮,人口僅次於花蓮市,為全縣第二,但其面積卻是花蓮市的兩倍有餘。 境內多為廣闊的沖積平原,地質肥沃水源充沛,加上受太平洋氣流之調節,氣候溫和,地理環境條件得天獨厚。 吉安鄉不但生活機能、交通醫療便利,更擁有廣闊的田園風光,是台灣最適合退休居住的幸福小鎮。因此芝蔴村幼兒園位置在吉安鄉自強路,鄰近火車站、時有公車路徑、附近有郵局、銀行、農會、超市、麵包店、住宅區等等,所處位置可
謂有多元的社區及交通網路。
所以我們以學校位於吉安鄉在地文化為出發,引導幼兒可以就近深入認識吉安鄉的地理環境;再透過幼兒體驗活動、腦力激盪、小組討論、實地踏察、設計桌遊和分享等策略,帶領幼兒從自己家鄉—花蓮縣的地理人文開始,聚焦至吉安鄉的地理景觀,希望能以區域特性、鄉土作為地理學習的起點,進而引發幼兒關心自己所居住的環境,以及對鄉土的熱忱。

教學目標

1.瞭解吉安鄉的地理位置。

2.認識吉安鄉景點美食。
3.體驗玩桌遊的樂趣。

4.培養與人合作,協調及溝通的能力。
5.透過地圖與景點特色,認識吉安鄉18個行政區。

6.知道如何觀察並描述景點特色(地標)。
7.學習發現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
8.能藉由閱讀地圖、實地踏察發現吉安之美。

愛我吉安

班級/幼兒年齡:中班(4-5歲)

活 動 時 間:30分鐘

設 計 者:王子敏、武春子、吳佩芸、黃詩雅

活動緣起

活動進行時,先詢問幼兒是否知道我們居住的地方是在哪裡?然後老師以花蓮縣地圖介紹吉安鄉地名的由來及地理位置,再經由地圖的閱讀與使用,認識吉安鄉十八個行政區,從老師的引導題目中,讓幼兒不斷反覆讀圖,加深對十八個行政
區及其位置的印象。

課程目標

1能說出我們居住的縣市名稱。
2能辨認家鄉在地圖上的位置。
3能指認吉安鄉的位置。
4.透過地圖,認識吉安鄉十八個行政區域名稱。

學習指標

1.認-中-1-3-1 觀察生活物件的特徵。
2. 認-中-1-1-2 辨識兩個物體位置間上下、 前後、裡外的關係。

教學資源

花蓮縣地圖、吉安方位區域圖、吉安鄉行政區域圖

活動內容與過程

◎引起動機:
1. 展示花蓮縣地圖,引導幼兒觀察。
2. 請你找找看吉安鄉在哪裡?
3. 請你說說看,吉安鄉的位置是在花蓮縣地圖的哪個地方?以方向來指認吉安鄉的位置。(右邊東方向從新城鄉往下第三區是吉安鄉的位置)
◎發展活動:
★團體討論
1.詢問幼兒知不知道我們住的地方是哪裡?(花蓮縣),再問芝蔴村幼兒園是位於什

2.你覺得吉安鄉的地圖形狀像什麼?你們知道為什麼它會叫吉安鄉?以前它叫什麼名字?
3.認識吉安鄉行政區域圖?並數一數,吉安鄉有幾個行政區?接著逐一找出並念出吉安鄉的十八個行政區。以吉安鄉18個行政區域圖中的顏色,讓幼兒知道地名和地名故事的連結。

吉安鄉18個行政區域
4.老師以吉安鄉18個行政區地名為主題設計桌上遊戲,向幼兒說明遊戲規則。
(一)遊戲: 吉安地名追追追
→遊戲牌 1 組(「地名」顏色牌 18 張、「地名故事」顏色牌 18 張)
→老師製作 36 張遊戲牌卡(「地名」顏色牌 18 張、「地名故事」顏色牌 18 張。
(二)、遊戲玩法
1. 將 18 張 「地名」顏色牌,以背面疊在一起,將 18 張「「地名故事」」顏色牌以背面,一張一張平鋪排列。

2. 一組 4 人,2 人一隊,分成兩隊,猜拳決定先後(如一 組 5 人,則最後 1 人擔任裁判,檢視雙方的答案是否正確)。
3. 贏的隊伍先翻開 1 張「地名」顏色牌,並再任意翻 1 張「地名故事」顏色牌,若剛好翻到「地名」顏色牌上所在問題的答案,則可拿走這兩張牌。
4.贏的可以接著再翻「地名」顏色牌,再玩一次。
5.若沒有翻到正確答案,則必蓋回所翻的「地名故事」顏色牌,換對家另翻「地名故事」顏色牌,一直到找到正確的「地名故事」顏色牌, 該隊即可拿走這兩張「地名」及「地名故事」顏色牌。(算得 1 分)
6.「地名」顏色牌翻完,遊戲即結束,點算分數高者獲勝。

透過實際地圖的引導,可以提示是在哪一縣?哪一鄉?

7.同一隊二人必須輪流抽牌,以避免同一隊中均為同一人翻牌。
◎綜合活動
→請幼兒分享玩桌遊的感覺

遊覽家鄉景

班級/幼兒年齡:中班(4-5歲)

活 動 時 間:30分鐘

設 計 者:王子敏、武春子、吳佩芸、黃詩雅

活動緣起

每當在假日分享的時候,小朋友總是說我去公園玩,老師問哪個公園呢?就是有溜滑梯的公園、可以騎腳踏車的地方…等。(表達不出來正確地點名稱),或者問你住在哪裡呢?回答的都不是具體的地點方位答案;因此我們已就讀的幼兒園為起點出發來了解自己的家鄉有哪些景點,景點的名稱是什麼?就像每個人都有一個名字;所以我們藉由吉安鄉的景點照片或影片,讓幼兒能認識芝蔴村幼兒園周邊有哪些休閒景點,讓幼兒知道並說出景點正確的名稱,也更深一層的認識吉安鄉的景點。

課程目標

1、能說出家鄉的景點名稱及特色。
2、能培養語文表達能力。
3、學習辨別方位及邏輯思考能力。

4、能與同儕之間互相合作。

學習指標

1.認-中-1-3-1 觀察生活物件的特徵
2. 語-中-1-4-2 知道能使用圖像記錄與說明
3. 語-中-1-1-2 理解團體互動中輪流說話的規則
4. 情-中-2-1-3 以符合社會文化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教學資源

景點照片、景點影片

活動內容與過程

◎引起動機:
展示相片或影片,再利用相片或影片引導幼兒觀察芝蔴村幼兒園周邊的休閒景點,並請你說一說家鄉有哪些休閒景點?
◎發展活動:
★團體討論
(1) 說一說影片或相片中的休閒景點你去過嗎?你知道它在哪裡嗎?
(2) 這些景點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請你說說看。
(3) 聽完別人的分享,你有什麼不一樣的想法呢?
(4)分享:最想去的景點,為什麼? ( 如:好客藝術村、初英自行車道、 干城鐵道櫻花公園、慶修院、台開開心農場、知卡森林親子公園………等休閒景點 )
★遊戲-心臟病
以景點的圖片數張製成 12 張撲克牌或多張玩心臟病遊戲,如可先約定好要出「知卡宣」的圖片,兩人輪流將圖片反覆呈現並由口中唸出「知卡宣」,若翻出的 圖片即是「知卡宣」,必須伸手按壓圖片, 先按到者將圖片拿回,統計數量較多者為 勝利,以此類推。
◎綜合活動
→將自己喜歡的景點,畫在圖畫紙上。
→將幼兒喜歡去的休閒景點圖畫畫好之後剪下來做統整後,並與幼兒討論可以把吉
安地圖結合景點,把大家畫出來知道的吉安景點圖貼至吉安地圖上,讓大家可看到吉安的景點位置。

認識家鄉寺

班級/幼兒年齡:中班(4-5歲)

活 動 時 間:30分鐘

設 計 者:王子敏、武春子、吳佩芸、黃詩雅

活動緣起

宗教是人們信仰的精神寄託,近代也漸漸的融合為我國獨特的宗教,而一般的寺廟都是讓信眾參拜祈求庇佑,每一間的廟宇建築均有它的特色,祭拜的主祀神祇也均有不同,在吉安鄉以芝蔴村幼兒園為據點延伸出去,就可以認識許多有特色的寺廟,因此我們除了讓幼兒認識吉安的景點之外,也特別來介紹吉安特色的寺廟。

課程目標

1. 會分辨說出廟宇建築的特色及不同之處。
2. 認識廟宇的地緣關係。
3. 知道祭拜的神尊是怎麼稱呼。

學習指標

1.社-中-1-5-1 參與和探訪社區中的人事物
2.語-中-2-3-1 敘說時表達對某項經驗的觀點或感受
3.認-中-1-3-1 觀察生活物件的特徵

教學資源

1. 勝安宮、慈惠堂、福境宮、五穀宮、慶修道院、慈雲宮總廟、慶天宮、西寧寺、南華山普門寺、佛光山月光寺的照片及影片。
2. 寺廟由來影片、吉安地圖、尋覓闖關卡

活動內容與過程

◎引起動機:
展示相片或影片欣賞各個寺廟,看小朋友可以說出幾個寺廟的名稱,說說看這個寺廟是甚麼神呢?認識嗎?
◎發展活動:
★團體討論
(1) 說一說影片或相片中的寺廟你去過哪一間?你知道寺廟的地點在哪裡嗎?
(2) 這些寺廟的名字是甚麼?請你說說看。
(3) 讓幼兒分組討論自己去過的廟宇以及曾祭拜過的神祗,分享自己的經驗?
◎綜合活動
1.遊戲-
2.玩法:沿著路線圖讓小朋友看有哪些寺廟,有勝安宮、慈惠堂、福境堂、五穀宮、慶天宮、慶修院、慈雲宮總廟、西寧寺、南華山普門寺。

3..玩走迷宮遊戲

一起尋寶趣

班級/幼兒年齡:中班(4-5歲)

活 動 時 間:30分鐘

設 計 者:王子敏、武春子、吳佩芸、黃詩雅

活動緣起

前幾週的活動讓幼兒們認識了吉安鄉的景點、美食及各種的寺廟,這週要來讓老師了解孩子們到底了解了多少,有哪些是讓他們比較印象深刻及喜愛的點,我們再深入的讓孩子們去探討走走,更提升孩子們對吉安鄉的深刻印象。

課程目標

1. 能與小組成員共同完成景點/寺廟迷宮地圖。
2. 能參與小組討論並發表。
3. 能拜訪著名景點的活動,並認識景點特色。

學習指標

1. 語-中-2-2-2 以清晰的口語表達想法
2. 社-中-2-2-1 表達自己並願意聆聽他人想法
3. 情-中-2-1-2 運用動作、表情、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

教學資源

圖畫紙、 蠟筆、路線地圖、壁報紙

交通車、戶外教學通知單

學習指標

活動內容與過程

◎引起動機:
★規劃了吉安之旅,1.先讓幼兒欣賞吉安景點和廟宇的影片(影片挑選景點的特點及寺廟的特色為主)。
2.聽聽孩子們看完影片有甚麼想法。
3.問孩子最想去參訪的地方有那裡?(老師將孩子發言的做個統整,經驗圖表)
◎發展活動:
1.參訪流程:(範例~~執行後才確定以孩子為主的地點)
09:00~~搭遊覽車..出發囉!
*按照地圖路線沿路欣賞景點,最後在吉安好客村最為一個據點,在此由導覽員導覽解說,讓大家更認識吉安更深入的故事。
*讓小朋友在大草皮上遊玩,欣賞圍牆上的彩繪故事。
*預計12:00回園所;

◎探索重點
★以芝蔴村幼兒園為起點往南走經過七腳川溪→楓林步道→蓮城蓮花園→初英親水
生態公園→吉安好客藝術村;以這些路線為主讓小朋友瞭解路線圖,進而會自己
設計路線圖設計迷宮遊戲。
◎綜合活動
討論說一說今天遊玩的路線有哪些景點,大家試著拿圖畫紙邊說邊畫出來,老師
協助記錄。

家鄉大搜密

班級/幼兒年齡:中班(4-5歲)

活 動 時 間:30分鐘

設 計 者:王子敏、武春子、吳佩芸、黃詩雅

活動緣起

因前一個活動去探訪走走,了解景點的路線圖;延續上週的經驗我們計畫讓小朋友來設計迷宮,製作景點和寺廟的迷宮遊戲。

活動目標

1.透過實地踏察,了解吉安的交通與景點。
2.能藉由閱讀地圖、實地踏察發現吉安之美。
3.學習互助合作的能力。

活動緣起

1. 社-小-2-2-3 依據活動的程序與他人共同進行活動
2. 語-中-1-4-2 知道能使用圖像記錄與說明
3.美-中-1-2-1 探索生活環境中事物的色彩、形體、質地的美,感受其中的差異

教學資源

兩張走迷宮的路線圖、圖畫紙、筆

活動內容與過程

◎引起動機:
1.回顧上次大家一起畫的路線圖有何感想說說看?
2.今天老師畫了兩張走迷宮的路線圖,大家想法說說看?

◎發展活動:
1.分兩組組員,依照設計寺廟迷宮及景點迷宮兩組
2.各組先討論要選那幾間寺廟及景點?
3.進行設計簡單的迷宮

◎綜合活動
各組分享自己的迷宮創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