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幼兒年齡:中大班
活 動 時 間:30分鐘
設 計 者:王思涵
有孩子將之前校外教學的景點好客藝術村繪畫出來,但是作品之後也要讓小朋友帶回且紙張繪圖後的保存較不易,與小朋友討論如何將美麗的作品保存讓它留在教室。
身-2-2熟練各種用具的操作認-1-1整理生活環境中的數學訊息認-1-3蒐集文化產物的訊息
身-中-大-2-2-1敏捷使用各種素材、工具或器材認-中-1-1-2辨識兩個物體位置間上下、前後、裡外的關係認-中-大-1-3-1觀察生活物件的特徵
小朋友繪畫好客藝術村作品、A4紙、簽字筆、尺、剪刀、幼生自製拼圖作品。
引起動機將之前校外教學小朋友繪畫好客藝術村作品拿出來,請小朋友分享對畫作的感受及想法。發展活動1.與小朋友討論繪畫的作品之後也要讓小朋友帶回且紙張繪圖後的保存較不易,思考如何將美麗的作品保存讓它留在教室(拍照、列印出來、做拼圖、七巧板拼圖、魔術方塊拼圖)。2.討論實際執行方式及需要工具與素材3.學習區時間讓小朋友自製拼圖。4.完成拼圖的小朋友可以實際拼拼看,也可以和其他人交換玩玩看。綜合活動1.讓製作拼圖的小朋友分享自己的拼圖作品。2.實際讓台下其他小朋友玩玩看。3.請製作拼圖的小朋友可以分享自己做拼圖過程中遇到的狀況或問題,提出來與大家討論,透過其他同儕給予回饋,作為之後修正調整的方向。
學校週邊農田及園內有小綠芽園地內種有龍鬚菜、芋頭及韭菜三種植物,結合吉安特色農作產物,跟孩子介紹吉安四寶【芋頭(芋仔)、龍鬚菜(西洋瓜心菜)、韭菜(快菜)、米(穀)】後,延伸設計成桌遊進行四寶客語玩配對遊戲活動。。
認-1-3蒐集文化產物的訊息社-1-6認識生活環境中文化的多元現象社-2-2同理他人,並與他人互動
認-中-大-1-3-1觀察生活物件的特徵社-中-1-6-1嘗試參與各種活動社-大-1-6-1樂於參與各種活動社-中-2-2-3依據活動的程序與他人共同進行活動
圓形卡牌(共54張,卡牌內除了四寶-芋頭、龍鬚菜、韭菜、米以外,還會加入其它種植物混淆,例如:高麗菜、九層塔,從遊戲中辨識並結合口說配對)、卡牌含有 40 種以上圖樣,每張卡牌上有6 種圖案。
引起動機透過帶孩子去學校鄰近社區散步及帶孩子認識幼兒園內小綠芽園地植物,引發孩子發現校園周邊種植及園內的植物都有龍鬚菜、芋頭、韭菜三種植物,於是跟孩子討論並介紹吉安的四寶農作產物(芋頭、龍鬚菜、韭菜、米)及唸法,進而帶入學習區進行桌遊活動。
發展活動★遊戲人數:2-4人(仍須視新學期學習區規劃作調整)。★玩法:1.將牌混洗均勻後,每位玩家各發一張牌(牌面朝下),剩餘卡牌放在桌子中間形成牌庫(翻一張牌牌面朝上)。2.遊戲開始時每位玩家同時翻開自己的卡牌,並且快速地從自己的卡牌和桌面中間牌庫的卡牌找出兩者間共同圖案。3.第一個最快找出有吉安四寶圖案並說出圖案名稱的玩家(例如:龍鬚菜-龍鬚菜,且需說出龍鬚菜的客語『西洋瓜心菜』,即配對成功),可以獲得當前牌庫置頂卡牌一張,將其疊放在自己的卡牌之上,其他玩家卡牌則插入在牌庫最下方。4.然後再重複上述步驟,一樣每位玩家各發一張牌(牌面朝下)剩餘卡牌放在桌子中間(只翻一張牌牌面朝上),然後每位玩家再同時翻開自己的卡牌,看誰最快進行口說配對。5.不斷地重複上述步驟搶奪桌面中央的卡牌,直到所有牌庫卡牌都被拿光,桌面中央已無卡牌時遊戲即結束,獲得到最多四寶(芋頭、龍鬚菜、韭菜、米)卡牌的人就獲勝。
綜合活動讓參與桌遊活動的小朋友分享在遊戲過程中遇到的狀況或感受,若有遇到遊戲規則上的問
題或衝突可以提出來與大家討論,透過其他小朋友的建議作為下次玩遊戲時調整的方向。
設 計 者:陳淑珍
「牛汶水」為獨具魅力的客家米食甜點,這款點心是早期務農的客家人在勞動休息時補充活力的來源,讓幼兒體驗製作客家點心。
身2-2熟悉各種用具的操作動作,建立生活自理技能
語1-3 認識社會使用多種語言的情形
身-中-大2-2-3使用清潔工具清理環境
語-大-1-3-1 知道本土語言和外語是不同 的語言
牛汶水故事圖片製作牛汶水的影片製作牛汶水的材料
引起動機老師介紹牛汶水的故事由來: 夏日赤炎炎,農家們會把水牛牽到水圳,讓牛泡在水裡降溫消暑。牛隻露出頭背在水面上,時不時會有阿啾箭(烏秋)停在牛背上,就像客家點心的麻糬中間凹槽浸在黑糖水中一樣而得名。農忙時,會準備牛汶水在兩個正餐間,耕田休息時,補充農夫的體力。
發展活動1. 一邊老師帶幼兒唸謠、一邊製作牛汶水: 正月十五揉粄圓仔!粄圓仔、粄圓仔!圓又圓!2. 糯米粉加冷水揉成糯米糰3. 取約1/3的份量入滾水中煮成透明狀與生的糯米糰結合揉勻4. 黑糖加水煮開加入薑片煮成黑糖薑汁5. 花生壓輾切碎6. 糯米分成每個25g,搓成圓形,中間壓出凹槽7. 煮開熱水放入糯米糰煮開浮起,撈出放入碗水中8. 將黑糖漿汁倒入碗中撒上花上粒即可9. 待開水準滾後,放入牛汶水10. 當牛汶水都浮起來後,撈起牛汶水,加入黑糖(烏糖)水中即完成!11. 幼兒加入花生(番豆)、芝麻(麻仔)進行試吃12. 香Q粢粑佐溫暖系黑糖薑汁與花生芝麻,米香與糖水交織出濃郁芬芳的古早味!
綜合活動讓小朋友熟悉的傳統客家點心~發粿、草仔粿、菜包、客家粢粑等,在語文區認識客家美食的圖片及文字配對。
在台灣的客家庄中,最出名的戲當然是平安戲了,這是每年八月秋收之後,客家人最重要的大事,它原始源自於傳統觀念中的「春祈秋報」,人們在春天祈求土地及天地諸神,希望雨水豐足、作物豐收;到了入秋採收之後,人們必須報答眾神的庇佑,除了要準備豐富的祭品祭祀諸神,為了表示隆重之意,更請野台戲到神明面前獻演,以示酬謝之意。
語1-3 認識社會使用多種語言的情形認-1-3 蒐集文化產物的訊息
語-大-1-3-1 知道本土語言和外語是不同的語言認-中-1-3-2 以圖像或符號記錄生活物件的多項訊息
平安戲音樂平安戲兒歌
引起動機老師播放平安戲的影片及音樂,欣賞平安戲的律動及戲劇,介紹平安戲的由來。
發展活動聽:放置平安戲的音樂,讓幼兒使用耳機聆聽平安戲。說:會使用唱出平安戲的客語兒歌及平日食物客家用語。讀:看圖說出圖片中的客家用語。寫:仿寫食物的名稱筆畫。演:老師介紹布袋戲的使用方式,讓幼兒一人一個布袋戲,練習使用布袋戲扮演故事。
平安戲 在田莊大人細子來四方廟埕人看戲 廟肚人燒香各色祭品當豐富鬧鬧熱熱像市場㓾雞捊鴨請人客嘉年華會喜洋洋
綜合活動
「客語翻翻樂」放置客語圖片,幼兒同時翻出二張圖片,圖片相同並說出客語單字就得分。「客語釣竿」幼兒使用釣竿,釣出客語圖片並說出客語。
班級/幼兒年齡:桐花班/大中混齡
設 計 者:黃鈺珺
校外教學到訪好客藝術村,幼兒對好客藝術村裡的景物記憶猶新,從導覽員介紹的藝術村裡的建築物、地磚、石獅子、展館的美食,充滿濃濃的客家氣味,我們將這些鄉土文化的味道,帶回稻香附幼裡。
認-1-3蒐集文化產物的訊息認-2-3整理文化產物訊息間的關係社-2-2 同理他人,並與他人互動
認-中-1-3-2以圖像或符號記錄生活物件的多項訊息認-中-2-3-1依據特徵為生活物件分類並命名認-大-2-3-3 與他人討論生活物件與生活的關係社-大-2-2-3 考量自己與他人的能力和興趣,和他人分工合作
幼兒參訪好客藝術村的照片、好客藝術村建築物照片(完整圖和局部圖)、一般建築物照片、紙張、筆、KAPLA積木
引起動機小朋友到訪好客藝術村後,老師播放參訪照片讓幼兒回顧,並請幼兒分享當時有趣及記憶深刻的人事物。
發展活動一、團討1. 老師準備好客藝術村的建築物照片,讓幼兒認識建築物的特色或由來。2. 請幼兒說一說好客藝術村的建築物與一般建築物(房子)有哪裡不一樣?3. T:我們的學習區是否也能搭建(好客藝術村)房子?如何搭建?二、學習區時間【KAPLA積木區】1.《設計圖》:幼兒將想搭建的想法畫出來,形成設計圖。2.《搭建積木》:幼兒依照設計圖與參考建築物照片,結合幼兒原有的搭建技法進行搭建。綜合活動積木區創作展覽,由創作者介紹搭建作品,同儕給予回饋,作為修正或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