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公的故事

班級/幼兒年齡:大班

活 動 時 間:一小時

設 計 者:張之瑜、鍾佳玲、胡淑玲、汪欣瑩、高心嵐、林思吟

活動緣起

土地公廟是非常普遍的廟宇,以土地公為主祀神的廟宇佔最大多數,而且隨處可見。在傳統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現代多屬於祈福、保平安、保收成之意。

課程目標

語-2-3敘說生活經驗

語-1-5理解圖畫書的內容與功能

學習指標

語-大-2-3-2說出簡單的因果關係
語-大-1-5-2理解故事的角色、情節與主題

教學資源

吉安伯公廟圖片、寫生板、彩色筆、土地公裝扮素材(土地公帽子、假髮、臉部彩繪筆、白色鬍鬚、土地公拐杖…等)

活動內容與過程

◎引起動機:
小朋友你們有去拜拜過嗎?你跟家人常到哪間廟拜拜?有沒有注意到神桌上有哪些供品?接著老師展示圖片介紹吉安在地的廟宇以及供品。


◎發展活動:
1.老師講述土地公和土地婆的故事。
2.與幼兒問題討論,如:土地公的名字是什麼(張福德)?土地公為
村民做了哪些事情,讓村民很感恩他?為什麼百姓要幫土地公建廟呢?
為什麼百姓只祭拜土地公,不祭拜土地婆呢?土地公廟的活動又有那些呢?土地公喜歡吃那些食物?
3.帶領幼兒參觀好客藝術村-伯公廟,並於廟裡進行寫生活動,請幼兒畫下所看到的土地公樣子。
◎綜合活動-玩擲杯遊戲
1.將全班幼兒分成兩組,每次推派一位幼兒進行擲杯,聖杯者可以累積點數。
2.首先累積到10個點數的組別,為勝利組。
3.失敗組必須接受裝扮成土地公的樣子,由勝利組協助完成。
4.與裝扮土地公的幼兒拍照,將照片製作成經驗網絡圖。

童謠-伯公伯婆

班級/幼兒年齡:大班

活 動 時 間:一小時

設 計 者:張之瑜、鍾佳玲、胡淑玲、汪欣瑩、高心嵐、林思吟

活動緣起

客家人稱土地公、土地婆為伯公、伯婆,逢年過節、初一十五或完工收成時,就會殺雞宰鵝答謝土地公,順便打打牙祭,也藉此滿足口腹之慾。這首童謠在天真的孩童口中念著玩,含有跟土地公開玩笑的意味。

課程目標

1.語-1-2理解歌謠和口語的音韻特性
2.社-1-6認識生活環境中文化的多元現象
3.美-2-2運用各種形式的藝術媒介進行創作

學習指標

1.語-大-1-2-1辨認兒歌與童詩的韻腳
2.社-大-1-6-2認識生活環境中不同族群的文化特色
3.美-大-2-2-3運用哼唱、打擊樂器或身體動作進行創作

教學資源

童謠「伯公伯婆」大字報、伯公伯婆CD、詞語圖卡和圖片

活動內容與過程

◎引起動機:
老師播放客語童謠「伯公伯婆」(附件一),小朋友認真聆聽「伯公伯婆」
◎發展活動:
1.老師利用大字報指導小朋友讀、唸、唱,並帶動唱「伯公伯婆」朗讀時要注意語調的變化及發音的正確。
2.老師用圖卡解釋說明童謠【伯公伯婆】等詞語所代表的意思,帶著幼兒學習客語「伯公」、「伯婆」、「蝠婆」、「鴨仔」、「無奈何」、「食酒」、「轉去」、「擐著」、「做得無」等語詞的讀音、意義和用法。
3.請小朋友畫下他們所認識的守護神-伯公爺爺(土地公)。請幼兒票選出最具有特色的守護神-伯公爺爺。
◎遊戲玩法:【動物配對遊戲】
遊戲人數2人

雞)、鴨仔(鴨)如「鴨仔」。找到對的詞卡配對,回答錯誤者需將牌蓋回,幼兒依此輪流翻開所有的動物圖卡,看誰拿到最多圖卡就贏。


◎綜合活動:
1.老師將「伯公伯婆」念謠中的語詞圖卡隨意展示在黑板上。
2.全班分成兩組,每組輪流讓小朋友上台手持玩具鎚子。
3.老師隨意說出一個詞語,小朋友要找到該詞圖卡敲一下,速度較快又準確者得分,輪流數回合,分數高的組別就贏得比賽。

尋找伯公廟

班級/幼兒年齡:大班

活 動 時 間:四小時

設 計 者:張之瑜、鍾佳玲、胡淑玲、汪欣瑩、高心嵐、林思吟

活動緣起

客家先民移墾吉安時,不只把客家生活習慣帶來,也將客家的信仰帶來,而客家人稱土地公為「伯公」,土地伯公的信仰為生活的一部分。土地公(伯公廟)就像是自己村庄的守護神,顯示出土地公的信仰在客家人都是非常重要。

課程目標

認-1-3收集文化產物的訊息
語-2-2以口語參與互動
社-2-3調整自己的行動,遵守規範與活動規則

學習指標

認-大-1-3-1觀察生活物件的特徵
語-中-2-2-2以清晰的口語表達想法
社-大-2-3-3與他人共同訂定活動規則,遵守共同協議

教學資源

聯絡「客家藝術村」館方導覽人員、學習單

活動內容與過程

引起動機
老師提問:「小朋友經過老師之前跟你講述「土地公的故事」你們還記得嗎?小朋友你們知道在我們生活周遭,也就是我們吉安鄉一共有多少間伯公廟嗎?


發展活動
幼兒在經過猜測伯公廟的數字後,老師提供資訊,向小朋友說明,我們的「好客藝術村」裡的一館裡,就有展示我們吉安鄉裡的伯公廟,等我們到了「好客藝術村」,我們再來一探究竟,看看我們吉安鄉一共有幾間「伯公廟」。
【參訪好客藝術村】
1.老師帶幼兒參觀好客藝術村一館「仙界村長伯-吉安伯公禎奇廟」
2.參觀活動-事先告知小朋友參觀好客藝術村應注意的禮儀。與館方人員聯絡參觀事宜,並請安排解說導覽。
綜合活動
在參觀好客藝術村之後,請幼兒分享印象深刻的伯公廟,並將其圖繪製在學習單(附件二)上,完成之後再回學校展示分享。

送給伯公的禮物

班級/幼兒年齡:大班

活 動 時 間:一小時

設 計 者:張之瑜、鍾佳玲、胡淑玲、汪欣瑩、高心嵐、林思吟

活動緣起

了解在地文化的起源

課程目標

認-3-1與他人合作解決生活環境中的問題
語-1-4理解生活環境中的圖像與符號

學習指標

認-大-3-1-1-與同伴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與他人合作實際執行
認-大-3-1-2-與他人共同檢視問題解決的過程
語-大-1-4-2-知道能使用圖像記錄與說明

教學資源

圖片、實物、圖畫紙、鉛筆、蠟筆、海報紙

學習指標

活動內容與過程

引起動機
小朋友你們知道土地公是誰嗎?你們有去過土地公廟嗎?哪你們知道土地公的生日是幾月幾號嗎?那你們知道土地公的生日他最喜歡收到那些禮物嗎?老師將土地公喜歡的禮物物品如:花生、麻糬、甜點、各種祭拜水果…等物品放置在地面上讓幼兒去觀察及認識。


發展活動
1. 老師問幼兒除了這些禮物你還會想要送那些禮物送給土地公,祈求土地公保佑我們。
2. 老師發下圖畫紙讓每一位幼兒自由的創作自己想送的禮物畫在圖畫紙上面,我們再來進行統整活動。
3. 統整完~幼兒想送的禮物之後,我們再一起到禮物的商店區購買送給土地公的禮物
4. 購買完商品後,在與幼兒進行討論我們要如何將物品送到土地公的家。


綜合活動
1. 請幼兒想一想我們的土地公的生日,我們除了可以送禮物,我們來可以做哪些的活動來表示我們對土地公的尊重。
2. 請幼兒回家與家長討論,並來到學校與大家分享。

伯公的家

班級/幼兒年齡:大班

活 動 時 間:一小時

設 計 者:張之瑜、鍾佳玲、胡淑玲、汪欣瑩、高心嵐、林思吟

活動緣起

讓小朋友了解在吉安鄉土地公在哪裡,土地公對我們的重要性

課程目標

認-1-1蒐集生活環境中的數學訊息
認-1-3蒐集文化產物的訊息
認-3-1與他人合作解決生活環境中的問題

學習指標

認-大-1-1-4-運用數字符號記錄生活環境中的訊息
認-大-1-3-1-觀察生活物件的特徵
認-大-3-1-1-與同伴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與他人合作實際執行
認-大-3-1-2-與他人共同檢視問題解決的過程

教學資源

圖卡、全開的圖畫紙、簽字筆、迷宮

活動內容與過程

引起動機
延續昨了小朋友討論的土地公的禮物之後,那請問小朋友我們將禮物送到哪裡給土地公,老師將不同的廟的圖片給小朋友去觀察哪一個是土地公的家,讓小朋友去觀察。


發展活動
1. 老師將幼兒分成兩大組,我們一起來設計如何從學校到土地公的地圖,老師先放從學校到土地公的地圖路上會經過哪些店,讓小朋友去觀察
2. 之後將大張的圖畫紙放置下去,讓他們先畫設計圖,完成設計圖後再開始畫地圖。
3. 過程中老師也製作了迷宮,小朋友怎麼找路找到土地公家才不會迷路。


綜合活動
1. 小朋友將地圖完成後,兩小組分成兩天讓他們實際拿著地圖從學校看的地圖走到土地公廟。
2. 再延這地圖走的過程中,看他們有沒有遇到那些問題,他們會不會解決問題。
3. 完成後再回到學校進行討論。